卓尔高考网

这些关于高考的都是谣言,高考常见谣言

“今年高考将取消英语”、“赶紧买吧,高考真题和绝密答案有售”……随着考试季的临近,曾经活跃在朋友圈和短信中的谣言已经换了马甲,死灰复燃。

别急,为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6月至8月中旬,由中共四川省委网信办主办,四川省网络治理研究中心承办,封面新闻承办的四川互联网联合反驳平台,将联合全省各大新媒体网站和市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以“备考, 与考试有关的谣言可以休矣”,揭露与考试有关的谣言,破人骗局,消除考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辟谣包”在哪里可以买到?

nS。jsZhUoer。cOm

有哪些亮点?

赶紧收藏,切记!2021年6月6日上午9: 00,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及封面新闻将以“准备辟谣的小技巧”为题推出。同时,各大谣言联盟单位也将陆续开通与考试相关的谣言举报渠道。

nS。jsZhUoer。cOm

届时,NMET的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方式直观了解“关于NMET的谣言”。并通过渠道举报相关谣言,共同净化考试环境,一键“盖章”。

这些都是关于高考的谣言

谣言

1.XXX准考证丢了。

以前高考期间,网上经常流传XXX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网友看到后都为考生着急,赶紧在群里和朋友圈转发。殊不知,这些消息中的联系电话大部分都是假号码,有的甚至还有境外收费电话。好心人一旦拨打电话,就有可能掉进收费陷阱。

2.取消高考英语/降低英语分数/英语分级

关于英语改革的传言在高考传言中有很多版本:英语将被取消;分数会从150分降到120分;成绩不够是考不上的.2021年高考,国考科目和分值不变,英语仍为150分。

3.阅卷老师抢着随机打分。

这也是高考的老谣言了。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前后,总有人猜测某地高考阅卷工作异常严肃,阅卷老师甚至不分对错随意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为了博取关注,一些高考成绩差距较大或者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武断地认为阅卷有问题,胡乱猜测。

阅卷一般采取“一人评一题”“双评制”。如果“双评”超过一定差值,将提交给第三位老师进行“三评”,以保证阅卷分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有人拿起了“高考试卷”

“今天路过教育局,看到一辆货车上掉了东西”,而且是装有全国高考试卷的密封牛皮纸袋图片.对于此类网上发帖内容,警方建议联系考生所在中学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举报电话进行确认。如果没有核实,建议不要转发,更不要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

5.老赖女儿考了710分,被拒。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每个版本的情节都一样,都是因为父亲是“老赖”,女儿考了高分却没被录取。不同的是候选人名字不一样。博主发布内容通常是为了获得关注和流量。

对失信者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只是对收取高额费用的贵族学校进行限制,正常的义务教育、高学历教育等正常办学不能列为限制。

6.考生答题卡

2019年高考后,很多网友抱怨数学难,很多人怀疑数学考试是不是“数学之王”葛军的名头。之后,葛军发布辟谣声明:每年高考数学难的话,都会说是我的问题,让广大考生为难。我没有参加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的命题,也不想成为高考题的“符号”。每年六月我都会被带出去评论。谢谢你。

严格来说,每年的高考题都不会超过大纲。因为高考命题是一个团队完成的,不可能一个人决定考题的难度,更高难度的考题也不可能出现。

欺诈

1.卖真题,替枪手考试,卖装备过答案。

每年都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兜售所谓的“高考真题”、“绝密答案”,标榜“准确率极高”、“默认退款”等诱人信息,以“预付款”为名要求用户提前支付。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代考,有的则以发送“样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提取用户信息。还有短信橡皮擦、无线耳机等作弊设备的信息,声称设备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高考时可以通过答题。

提醒一下,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资料,对其保管和运输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接触试卷的都是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心存侥幸,不要相信那些可以提前得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的“高考试题”和“绝密答案”。购买机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的。此外,高考的安保措施也越来越完善。高考期间,各考点将使用电子盾牌和无线电探测仪加强考场管理,考试期间加强网络和短信管理。至于替考的“射手”,通常是一旦转账,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2.花钱提前查改成绩。

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发短信,说可以查询高考成绩,附带网址链接。很多考生收到这类信息后,会迫不及待地点击网站链接,然后手机就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还有那个骗子。

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费用查询分数。甚至有的还会在网上以“黑客”身份发布信息,号称可以修改高考、大学考试成绩,并向受害人索要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年年都有人上当。

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对于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也不要相信,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通过网络公布后,考试院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3、花钱买“内部指标”“补录”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提醒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经过4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nS。jsZhUoer。cOm

4、交报名费帮忙申请助学金、补贴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5、高考“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内部大数据,打着“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等广告,考生可以一次购买1万、2万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享受一对一的“精准”指导。

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

6、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7、冒充学生或老师,骗取家长生活费、培训费

冒充学生本人或学生老师,通过电话、发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等方式,骗取家长学费、生活费、培训费。

提醒家长遇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要钱的,一定要亲自联系学生本人核实,不要急于汇钱。遇到发来链接收取报名费的,在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信息,要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核实。

8、篡改志愿

除了以上几类谣言及骗局,考生及家长还应注意防范一种情况,就是志愿被篡改。根据相关案件统计,我国多地都曾出现高考生被篡改志愿,未被志愿学校、专业录取的情况。

提醒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准考证、考生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资料,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这几类都是虚假信息!

教育部发布高考防骗预警

nS。jsZhUoer。cOm

据教育部消息,2021高考临近,广大考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冲刺状态,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实施诈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nS。jsZhUoer。cOm

一、警惕网络诈骗,莫购“高考答案”

高考是学子们面临的一次大考,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临近高考,网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便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

案例2021年5月,安徽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上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家长及考生钱财。警方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了江西籍嫌疑人黄某。今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余万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

二、考前编发“占坑贴”,考后宣传“押中题”

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中,并公布。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博取网民关注,混淆社会视听。

提醒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掌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谋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三、考试作弊断前程,侥幸心理不可有

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与“枪手”遥相呼应……随着6月高考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

案例2020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辽宁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千余套。

提醒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相关部门提醒考生,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切勿以身试法贩卖、购买考试作弊器材,以免自毁前程,追悔莫及。

四、替考代考入刑定罪,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门路”,可以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按照“协议”支付款项等等。

案例2019年12月,在某国家教育考试中,两名助考团伙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替考被发现后,两名助考团伙人员竟行贿监考老师对警方隐瞒实情。近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结果: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两名监考老师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和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五、高考招生有章法,“渠道”上学不可能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案例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六、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遭抢注 “山寨版”以假乱真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案例央视财经频道报道,2020年高考结束后,有广西家长反映,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但输入关键字后搜到的却是一个由个人注册的“山寨号”。记者向广西招生考试院核实后得知,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系被个人抢注名称。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大量山寨公众号。如:“河南招生考试”“山东招考官网”“山东招考办公室”等均为个人或辅导机构注册。调查发现,这些山寨、高仿微信公众号的背后,已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他们通过发布虚假招生政策等博取关注,再售卖虚假答案、高额培训课程等牟取暴利。

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还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综合教育部网站、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山西晚报等

来源: 封面新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